平和型的人特别容易产生修道、宗教的倾向。不过要真正达到老子“无为而治”的境界毕竟不易。多数人恐怕只学到逃避的本事,得到一种自欺欺人的“清静无为”。
另一个明显例子便是印度的国父甘地。世界上所有的革命用的都是武力,只有甘地不用任何有形的武器,而以不合作、不妥协的反抗方式,将当时数一数二的强国——英国,弄得溃不成军。平和型的人最大的本事就是“打不还手,骂不还口”,不受威力恐吓,也不受金钱物质利诱,所以当时的印度人可以不买英国商品,而为了瘫软运输,一群人可以齐聚卧轨。乎和型的人一旦团结起来,真的能“以柔克刚”,而且是“无坚不摧”呢!
甘地的成功其实也是要归功于印度人的民族特性。像集体卧轨这种斗争方式,只有像平和型人那种完全不看重自我价值的人才可能这么做。想想看甘地的不合作运动,如果搬到崇尚个人主义的美国,还能行得通吗?
印度的例子似乎也看到了民族文化对人格形态的影响。因为整体而言,印度的民族性表现的正是典型的平和型的人格特征。印度的文化一直自成一格,不受外来文化的影响。可是印度并非很少接触到外界的文化,相反地,从古至今他们便受到各国的侵略,包括了罗马帝国(亚历山大东征)、突厥、中国,到近代的英国。但在当时,印度文化尚可和这些文化和平共存,而不被这些文化所同化,这不正是平和型的人基本的行为态度吗?